
環南創作事:藝術家的第二眼

我在這次環南料理箱計畫中,負責繪製跨頁的市場插圖,一開始在網路搜尋參考照片,但市場的物件與細節複雜,終究無法只靠幾張照片拼湊,為了細膩還原場景,驅動我帶著非常明確的目的性,實際走入市場。
我特別注意到菜販裝菜的圓筒大菜籃、運送菜籃的推車,以及魚販鋪在桌面上、冰櫃內的鮮艷桌巾,還有肉販的木頭桌面質感……等。各樓層的燈光氛圍也吸引著我:二樓肉販的招牌燈多紅色,整體顯得相對柔和,一樓菜販的燈光與招牌燈箱搭配,給人明亮的感覺,菜攤的老闆娘熱心指教,手把手教我如何挑菜,感覺菜變得更鮮美了。
或許因為先從「想像」再到「印證與補充」,由自己對傳統市場的過往記憶與印象出發,再發現環南市場與其他市場不同的特別之處,一步步完成環南的全貌,我像是拿著一份學習單走入市場探索了一次,得到了有趣而難得的體驗。
──三明治工《環南味覺復育計畫》插畫設計/胡貽斐

2022 年末的這天中午,原型樂園團隊抓緊有限時間,與總是緊湊忙碌的攤商們,展開他們不熟悉的剖白與對話。分享的主題,是攤商們自己日常的工具、使用工具時會想到的歌曲以及心情,淑貞代表搶先回答:「當我在攤子上工作的時候,會拿著我的小刀,一邊哼著《我的未來不是夢》。」說話爽朗的林會長面前擺著酒瓶,「看到酒瓶就想到我的責任重大,這一年多來每天出去應酬,為市場打拼,我來唱一首歌,就叫《心事誰人知》⋯⋯」伴隨著颼颼聲,宗林大哥騎著送貨的三輪車帥氣進場:「這是跟我一起工作的三輪車,我叫它風火輪,騎著它的時候會想到我還有好多貨要送,有貨就有錢賺!」
市場人分享的生財道具琳瑯滿目,從剪開包材的「剪刀」,到孩子前來幫忙,用來舀起食材的「小水瓢」、切肉的「菜刀」、簽合約的「筆」到結帳數錢的「計算機」;歌曲從《我的未來不是夢》、《心事誰人知》、《傻瓜》、《我們不一樣》⋯⋯一路唱到豬肉王子蔡小虎的曲目。在場面上的笑語之後,若能細細咀嚼藝術計畫創造性互動的歷程,聽聽攤商投射自我的選曲,讓人感同身受地體會到市場裡的廣大勞動者們,無不是低著頭、傻傻做,懷抱著賺取財富、迎向更好生活的期盼。
──原型樂園《百工圖—環南夜鶯》